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美洲亚马逊居民常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名叫死藤水的饮料,它能让服用者产生强烈的幻觉,甚至还能经历濒死体验,接触高维生命和走上改变人生的替代现实之路。死藤水中的致幻物质是 N,N-二甲基色胺(DMT)。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招募了 20 名健康志愿者,分别给他们注射 20 毫克的 DMT 和安慰剂,使用脑电图(EE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记录志愿者在服用药物之前、期间和之后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DMT 破坏了大脑的基本网络,导致彼此之间的区分很小。大脑的主要节奏(充当抑制、约束作用)瓦解,大脑活动具有了更多熵或更多信息。想象力等高级功能的大脑区域连接性飙升。

根据上个世纪被称为“弗林效应”的现象,人类的 IQ 得分一直在上升,每十年差异在 3 到 5 分之间。但根据发表在《Intelligence》上的一项研究,在 2006- 2018 年期间,在美国的一个大型样本中,除了一个类别外,所有类别都存在反向“弗林效应”的证据。研究发现,在研究期间,语言推理(逻辑、词汇)、矩阵推理(视觉问题解决、类比)以及字母和数字序列(计算/数学)的能力得分下降,但 3D 旋转(空间推理)的得分从 2011-2018 年普遍上升。综合能力得分(由多条信息得出的单一得分)在最近的样本中也较低。得分的差异与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无关。这项研究没有调查智商下降的原因,科学界不乏相关理论,包括营养不良、健康状况恶化、媒体曝光和教育变化。研究人员表示需要更多研究。

加州欧文物理学家主导的“前向搜索实验”(FASER)首次探测到粒子对撞机产生的中微子,此前该团队曾观察到 6 个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次新发现有望加深科学家对中微子的理解,还有助揭示行进较长距离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宇宙中微子,为管窥遥远宇宙打开一扇窗。中微子无处不在,非常神奇,被称为宇宙的“隐形人”,是宇宙中数量最丰富的粒子。科学家们此前从未探测到对撞机产生的中微子。FASER 位于 CERN 内,旨在探测 CERN 著名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产生的粒子。研究人员指出,他们从一个全新的来源,也就是粒子对撞机那里发现了中微子。前物理学家研究的大多数中微子都是低能中微子,但 FASER 探测到的中微子是迄今实验室制造出的最高能量的中微子,与深空粒子在地球大气层中引发剧烈粒子簇射时发现的中微子相似。

在蜘蛛物种中,没有比黑寡妇更知名更令人畏惧的了。然而它们在与外来物种褐寡妇的竞争中逐渐失利。凡是有褐寡妇的地方,黑寡妇消失殆尽。黑寡妇原产于北美洲,通常会避开人类,美国每年发生的被黑寡妇蜘蛛叮咬的病例只有逾千例,死亡极其罕见。黑寡妇在受到骚扰时一般不会咬人,只有人类尝试去捏它们才会咬你。褐寡妇是一种外来物种,最早可能是在 1935 年登陆美国,它的毒液比其美洲的近亲要少,但攻击性更强。研究人员发现褐寡妇会追逐并杀死黑寡妇。将褐寡妇与黑寡妇等动物关在一起,褐寡妇杀死黑寡妇的可能性是其它物种的 6.6 倍,年轻的褐寡妇有五分之四的时间是在吃黑寡妇。成年褐寡妇攻击性没有这么强。褐寡妇喜欢住在城市和郊区,而黑寡妇喜欢沙漠和林地也喜欢郊区,它们可能最终会被赶到更偏僻的地方。

视网膜色素变性症是人类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研究人员成功地恢复了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症的小鼠的视力。研究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上。该研究使用一种新型的、高度通用的 CRISPR 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潜力纠正各种导致疾病的遗传突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症可以由 100 多个不同基因的突变引起,估计每 4000 人中就有一人受到影响。它始于感知暗光的视杆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和死亡,然后发展到感知色彩所需的视锥神经元的死亡,最终导致严重且不可逆的视力损失。武汉科技大学的姚凯教授和他的同事尝试恢复因编码关键酶 PDE6β 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视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姚凯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更加通用的 CRISPR 系统,称为PESpRY。这种系统可以编程纠正多种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并且不受其突变位置的限制。PESpRY 系统能够有效地靶向纠正突变的 PDE6β 基因,并在小鼠的视网膜中恢复该酶的活性,从而防止了视杆和视锥神经元的死亡,并恢复了它们对光的正常电反应。

根据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论文,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负责激活蚊子精子的蛋白质可能会被关闭,从而阻止它们游动到卵子中或使卵子受精。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控制库蚊的数量,库蚊是一种常见的家蚊,会传播脑肿胀性脑炎和西尼罗河病毒。研究小组此前确定,精子在进入生殖道时需要钙来推动运动,钙通道蛋白质的分析为控制蚊子提供了一条途径,比其他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毒性作用的方法更环保。关键字是控制,而不是根除。即使固定精子对经过处理的蚊子是 100% 有效的,但杀死所有蚊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这项技术将改变特定蚊子种群中可育雄性与不育雄性的比例,而不是将它们全部消灭。

鸟儿是海洋船舶意想不到的偷渡者。这种现象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船舶辅助的迁徙(ship-assisted migration)。意大利动物学家 Maurizio Sarà 是最早系统性研究鸟儿搭海上便车现象的科学家。2021 年 Sarà 在地中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研究航行,他旨在调查海豚、海龟等海洋物种,但在航行过程中不断注意到鸟儿降落在船上。他开始了记录。平均每天有 3 只鸟在船上逗留,停留的中位数时间是 42 分钟,还有鸟儿会在船上过夜。地中海上航行的船只每天有数千艘,有数十亿只鸟在迁徙过程中穿越大海。它们会在岛屿上停留,但岛屿远没有船只常见,Sarà 估计可能有多达 400 万只鸟会在迁徙中搭乘地中海上船舶的便车。每年有大约 9 万艘商业船只定期在世界水域中航行。Sarà 推测鸟儿因此发展出一种新的迁徙策略,借助船只度过迁徙中最累人的部分,以及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海洋捕鱼行业驱动了鱼类的演化,因为捕鱼船更可能捕捉成熟晚体型大的鱼,成熟更早体型更小的鱼具有了生存优势。这意味着鱼群向着更小体型演化。根据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以北海鳕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种体型变小的趋势是否可能逆转。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渔业管理以百年为周期,减少鳕鱼的捕捞,那么逆转体型变小的趋势是可能的,因为鱼的演化本身就很缓慢。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发现给 4-6 个月大的婴儿食用平滑的花生酱能减少 77% 的花生过敏症。政府建议在婴儿 6 个月大时开始食用固体食物,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建议需要修改。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将食物视为严重威胁的结果。引起过敏的常见食物有麦、牛奶、花生、坚果等等。其中花生过敏已经变得相当普遍,以至于部分学校禁止在食物中包含花生。诸多研究显示,在婴儿发育早期食用与过敏相关的食物可以大幅减少过敏。最新研究发现,婴儿 4-6 个月之间食用花生可将过敏症减少 77%,如果推迟到 1 岁之后过敏症病例只能减少 33%。

根据发表在《BMJ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血液中高水平的咖啡因可能有助于降低体内脂肪含量,减少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推荐饮用更多的咖啡,而是展示其潜在健康益处。最新研究使用了被称为孟德尔随机的技术,通过遗传证据确定因果关系。研究小组发现了两种与咖啡因代谢速度有关的常见基因突变,利用这些突变计算遗传预测的血液咖啡因水平,以及这是否与低 BMI 指数和低身体脂肪有关。研究估计每天摄入 100 毫克咖啡因可增加约 100 卡的能量消耗。

欧洲研究人员从七个不同的古西伯利亚永久冻土样本中分离出 13 种新病毒。科学家表示,该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种潜在危险:地球变暖导致的永久冻土融化可能会让大量“僵尸病毒”苏醒。一项近期发布的研究预印本显示,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科学家们从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分离并复活了几种古老的病毒,其中一种是从 2.7 万年前含有大量猛犸象毛发的永久冻土样本中发现的巨型病毒 Pithovirus。它是已知最大的病毒,是一种双链 DNA 病毒,属于核质巨型 DNA 病毒演化支。西伯利亚受到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影响最大,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近年来的夏天,这里都会达到 37-38 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并发生野火。受其影响,西伯利亚地区的永久冻土正在迅速融化。这意味着被掩埋在地下数千年的生物将不断被暴露,在未来可能会释放出更多未知的病毒。

微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被称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颗粒在饮用水、食物甚至空气中都被检测到。纳米塑料可以通过食物和水被人类和动物吸收。有人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塑料会在体内积聚。德国莱比锡大学和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的科学家调查了 PET 颗粒对生物体代谢和发育的负面影响。他们发现,微小的塑料颗粒积聚在模型动物的几个器官中,包括肝脏、肠道、肾脏和大脑。此外,PET纳米塑料导致胚胎行为异常,因为观察到较少的运动。

摄入大量的添加糖会带来肥胖等健康问题,因此过去五年愈来愈多的食品使用了不含有热量的甜味剂。其甜味通常是食用糖的数百倍。部分甜味剂如阿斯巴甜是人工合成的,还有部分则来自植物被称为天然甜味剂。它们无处不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消费甜味剂。科学家曾认为,不含有营养成分的甜味剂在很大程度上是惰性的,旨在激活舌头上的甜味受体,通过身体而不会引起代谢变化。但消耗大量甜味剂可能会带有健康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摄入甜味剂发出警告,认为可能会对肠道和代谢健康产生不良的长期影响。科学家发现,因为甜的东西和热量相关,当你的舌头品尝到甜味时会对大脑和身体发出信号,对即将到来的热量做好准备。然而甜味剂基本没有热量,且其甜味更强,大脑和味觉受体会因此产生混淆。可能导致的一种结果是你会产生更强烈的糖渴望,最终吃下更多的糖和甜味食品。此外,部分甜味剂大量食用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利用空气中微量氢发电的酶。研究人员从名叫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的细菌中提取出负责利用空气中氢气的酶。名叫 Huc 的酶能将氢气转变成电流。Huc 的转换效率非常高,我们所呼吸的大气中氢气浓度只有 0.00005%,而 Huc 甚至能在低于这个浓度下消耗氢气。研究人员还发现,Huc 具有强有力的稳定性,可以冷冻起来,加热到 80 摄氏度,它仍然能维持其功能。这项研究目前处于早期阶段,它有可能成为小型飞行器使用的太阳能动力的替代。

2019-2020 年肆虐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丛林大火释放出的烟雾破坏了臭氧层,导致南极的臭氧空洞比往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期刊上。澳大利亚丛林大火产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多的烟雾,释放出大约 100 万吨烟雾,最高达到 30 公里。火灾后的卫星数据显示,相比往年,远离南极的温暖纬度大气区域中的盐酸含量异常低。大气中约八成的氯是氯氟烃的遗留物,氯氟烃自 1930 年代起用于制冷剂。1987 年通过的一项国际条约将其禁用,其使用已基本停止。残余氯以盐酸和硝酸氯的形式结合,对臭氧层基本无害。但是当盐酸溶解在水滴中时,它会形成反应性的消耗臭氧层分子。这通常不会发生在两极之外,因为空气太热。研究人员的模拟显示,盐酸附着在烟雾颗粒的表面,与其它分子反应产生氯分子,氯分子在阳光下分解为高活性的“吞食臭氧”的氯原子。

日本九州大学团队实现将雄性小鼠体细胞变成卵细胞,并首次利用雄性小鼠的细胞培育出了有活力的卵子,从而使两只雄性小鼠“产”下了后代。该技术包括首先从雄鼠身上提取皮肤细胞,然后将其转化成类似干细胞的状态,以创建所谓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cells)——一种可以转化为其他类型细胞的细胞。因为该皮肤细胞从雄鼠身上提取,因此具有 XY 染色体。研究团队剔除了其中的 Y 染色体,再向另一个细胞“借来”一个 X 染色体,然后将两个 X 染色体巧妙地“粘”在一起。这一流程使得干细胞变成卵细胞。最后有两个 X 染色体的这些细胞被放置在一个卵巢类器官中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卵子。当与正常精子受精后,科学家们获得了大约 600 个胚胎,并将其植入代孕鼠体内。最终代孕小鼠诞生了 7 只幼崽。

美国一研究团队称,他们发现了在实用条件下工作的室温超导。但该团队此前声称破纪录的室温超导一直存在争议,半年前甚至遭遇论文撤稿,因此新的研究结果或将面临严格审查。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新进展。据称他们创造出的超导可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工作。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由氢、氮、镥组成的材料,迪亚斯和同事将这些元素混合在金刚石压砧中,施加不同的压力,测量电阻。实验发现,在 294K(即 21°C)的温度下,材料失去电阻,不过仍然需要10kbar(约大气压力的 10000 倍)压力才能实现材料的超导性能。但这已经远低于在室温工作的超导通常所需要的数百万个大气压。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证实,这种材料有望用于现实。不过这项研究可能会面临严重质疑,部分原因是该团队早期发表的文章声称在 15°C 下发现了一材料的超导性。在发表之后被《自然》撤回论文,称研究人员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

根据发表在《Psychophysi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与心跳有关。研究证明,心脏是大脑中重要的计时器之一,在我们的时间流逝感中起着根本作用——这一观点自古以来就有了。在实验中,45 名年龄在 18 岁至 21 岁之间、没有心脏病史的研究参与者被心电图仪(ECG)监测,以毫秒分辨率测量心脏电活动。心电图与一台计算机相连,可以由心跳触发持续 80-180 毫秒的简短音调。研究发现,我们对时间的瞬间感知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会随着每次心跳而拉伸或收缩。时间感知和心脏之间的联系表明,我们对时间的短暂感知植根于生物能学,帮助大脑根据包括心率在内的身体状态变化来管理精力和资源。

肾结石是容易复发的常见病,最常见的肾结石种类是草酸钙(CaOx)结石。有证据表明,定期饮用柠檬汁可以干预结石的发展,但其原理尚不清楚。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在《Nano Letter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揭示了背后的机制。柠檬汁的有效成分是类囊泡纳米粒子,他们发现,柠檬类囊泡可以阻断草酸钙结石诱导的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将受激的胞内钙信号恢复稳态而不会影响正常的细胞状态,间接抑制了结石形成。该研究为临床口服柠檬汁防治肾结石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证据。

根据对 15-21 世纪画作的科学分析,“理想”中的男性生殖器大小在近代出现了增大的现象。研究发表在《BJU International》期刊上。研究人员系统性的分析了 21 个国家 99 位画家创作的 160 幅成年男性裸体画作,其年代跨度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研究人员根据比例来确定大小。他们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 1400-1599 年,男性裸体画作显著增加,但其生殖器仍然比较小。而 21 世纪男性裸体画作中的生殖器大小大于其它世纪。 研究人员表示,当代艺术日益倾向于描绘更大和可能更不现实的生殖器大小,可能会影响男性的自尊心和满意度。在新冠疫情期间,医生报告生殖器增大手术的需求大幅增长,可能是因为成人明星生殖器让年轻男性产生了焦虑感。研究人员表示,男性不应该将成人明星的生殖器大小视为“普通”,而生殖器大小对伴侣的满意度并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