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过去几个世纪,蜿蜒曲折的河流一直被拉直。在英国,97% 的河流被堰等人工屏障分割,平均每 1.5 公里至少有一个人工屏障。但拉直河流扰乱了水的流动,破坏水生栖息地和水质,增加了洪水风险。野生动物保护信托和野生鸟类和湿地基金会(WWT)的专家 Tom Hayek 解释说,曲折的河流改变水速和水量,减少了向下游移动的水量。河流越曲折水速就越慢,但如果河流是直的那么水就会快速直流而下,增加洪涝风险。恢复河流的自然曲线有助于减少洪水的影响,但无法预防巨大的洪水。

世界最大排放国的排放可能提前达到峰值,远早于此前承诺的 2030 年。分析师 Dave Jones 表示,一旦中国的排放达到峰值,全世界的排放可能很快也会达到峰值。跟踪中国排放的分析师 Lauri Myllyvirta 通过分析来自中国政府、行业机构和商业公司的能源、工业和海关数据计算每月二氧化碳排放量。自 3 月以来,中国排放量一直在下降。这表明 2023 年中国的碳排放可能达到了峰值。驱动排放下降趋势的主要是清洁能源的增长。中国的排放此前发生过波动, 2013-2016 年减少煤炭使用推动了中国排放下降,但之后煤炭恢复增长后排放也恢复了增长。分析师表示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知道排放下降是短期还是长期现象。

《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建模研究显示,在高排放场景下,未来 20 年里全球 70% 的人口可能都会经历极端天气。但科学家认为,如能实行有力缓解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受影响比例预计可减少至全球人口的 20%。位于挪威的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团队使用大型气候模型模拟集合,研究了极端降雨和气温在未来 20 年的变化率。他们估计,在高排放场景下,大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含 70% 的全球人口)未来 20 年将经历较高的极端气候和降雨变化率。但在有力缓解排放的场景下,受这些趋势影响的全球人口将减少至 20%。研究指出,世界大多数地方都会经历工业革命前不太可能发生的气温变化趋势。北方高纬度、亚洲南部和东部以及赤道非洲也会经历急速的降水变化。

地球经历过很多不同的地质阶段,其中之一被称为“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整个地球被冰雪覆盖。但雪球地球何时发生仍是未解之谜。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苏格兰的一块露出地面的岩石中发现证据,表明地球是在大约 7.17 亿年前从热带地质阶段过渡到雪球地质阶段。为何地球会变成为冰雪之球?原因可能是太阳辐射突然减少导致地球经历了一次漫长的冬天,引发了雪球效应。辐射减少,形成了更多的冰,冰将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反射到太空,导致其继续变冷,形成了更多的冰。地球大约是在 6.35 亿年前开始解冻。

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CCCS)的数据,2024 年 8 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8 月,与 2023 年 8 月并列第一,平均地表气温为 16.82°C,比 1991-2020 年 8 月平均气温高 0.71°C,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1°C,过去 14 个月有 13 个月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C(7 月高 1.48°C)。过去 12 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 12 个月,比 1991-2020 年平均气温高 0.76°C,比 1850-1900 年工业化前平均气温高 1.64°C。全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北半球夏季,2024 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根据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加州圣巴巴拉(UCSB)和全球改善营养联盟(GAIN)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摄入的多种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不足,包括钙、铁以及维生素C和E。微量营养素缺乏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不良形式之一,每一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特定的健康后果——从不良妊娠结局到失明,再到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研究人员使用了全球饮食数据库、世界银行和 31 个国家的饮食回忆调查数据,比较了 185 个国家的人口的营养需求和营养摄入量。他们将人口分为17个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从0岁到80岁,每5年一个组,以及一个80岁以上的组。他们评估了15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碘、铁、核黄素、叶酸、锌、镁、硒、硫胺素、烟酸以及维生素A、B6、B12、C和E。研究发现,几乎所有被评估的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都严重不足——不包括作为额外营养来源的强化元素。碘(68%)、维生素E(67%)、钙(66%)和铁(65%)的摄入不足尤其普遍。超过一半的人摄入的核黄素、叶酸、维生素C和B6不足。烟酸的摄入量最接近充足(22%),其次是硫胺素(30%)和硒(37%)。

海洋占到了地球表面的 70%,但人类至今只绘制了海底四分之一的高分辨率地图。海洋学家的目标是到 2030 年绘制出一张权威的海底地图。加州 Schmidt 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正在距离智利海岸 1400 公里的地方绘制海底地图,他们绘制的一座海山高 3,109 米,是很多稀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研究人员拍摄到了白色 Casper 章鱼,这是首次在南太平洋发现这种动物;以及两只 Bathyphysa 管水母,它因为其细绳状的外形而被称为飞行面条怪物。

联合国宣布,陷入无政府状态的苏丹正在发生大面积饥荒。如果不尽快进行援助,苏丹可能发生自中国三年大饥荒以来世界最严重的饥荒。荷兰智库 Clingendael Institute 5 月发布的报告估计,到今年底,饥饿以及相关疾病将导致苏丹逾两百万人死亡。作者估计,即使战争停止,今年的粮食收成略好于去年,那么到 2027 年苏丹的超额死亡仍然会达到 600 万。如果战争持续到明年初,那么死亡人数预计将超过千万。饥荒的直接原因是始于 2023 年 4 月的内战,苏丹军方与准军事武装 Rapid Support Forces(RSF)之间爆发冲突,战争本身可能已导致 15 万人死亡。苏丹战前有大约 5000 万人口,逾五分之一人口逃离战火,部分人在邻国避难,但还有接近 800 万人口在苏丹境内,很多人住在难民营里。

全世界有超过 80 亿人口,每增加一个人,都会带来更多的碳足迹。在这个全球气温上升、野火肆虐和致命热浪的时代,生孩子是否是不道德的?7 月发布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人有类似的思考:18-49 岁不打算生孩子的美国成年人中,26% 的人表示“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担忧”是主因。在 50 岁以上没有孩子的人中,其中 6% 给出了相同的理由。德州大学研究生殖和气候变化的教授 Heather Houser 称,过去十年围绕孩子和气候变化的讨论在所有论坛都大幅增长。最近的讨论中心从人口过剩转移到道德和哲学问题上。愈来愈多的年轻人经历了极端气候事件,而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很多人会扪心自问:如何让孩子或家庭度过极端气候?气候变化成为 Z 世代年轻人是否想要孩子的考虑因素之一。Z 世代年轻人知道,人口数量增长不会导致气候变化,但政治、政策和不公平的消费模式推动了气候变化。《The Quickening》作者 Elizabeth Rush 认为,生孩子意味着相信世界将会改变,更重要的是,承诺自己成为改变的一部分。

根据《自然》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2023 年加拿大的野火释放出了 647 兆吨碳,超过了 2022 年 10 个化石燃料最大排放国中 7 个国家的年排放量,该研究结果也增加了人们对森林是否能作为长期碳汇的担忧。 2023 年加拿大燃烧的野火摧毁了逾 1500 万公顷的森林,约占加拿大森林总面积的 4%。烧毁的总面积是之前 40 年平均值的 7 倍。研究人员利用对烟羽流中一氧化碳的卫星观测结果,量化了加拿大的野火释放的碳含量。他们估计,这些火灾释放了 647 太克(teragram)的碳(1太克等于1万亿克),超过了加拿大林火排放量的一般水平(过去 10 年的平均估算值为 29-121 太克)。论文作者认为,炎热干燥的天气是火灾活动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2023 年是 1980 年以来记录中最热最干的一年。但根据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到 2050 年类似的气候将会日益常见。

今年夏天芬兰南部报告有大批松树死亡,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与气候变化关联起来。自 4 月以来,芬兰南部报告了逾 1,350 片松树死亡。图尔库大学地理学教授 Risto Kalliola 将这一现象称为是松树的局部大规模死亡。邻国瑞典也报告了类似的松树死亡事件。Kalliola 称松树死亡芬兰最近才普遍发生。他认为造成树死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害虫和真菌疾病,而全球暖化加剧了其严重性。他指出,炎热的夏季,伴随着热浪和数周无雨,生长在土壤贫瘠地区的树木容易死亡。他表示需要认真对待自然界的现象。

极端气温日益常见。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经历异常气温与相信气候变化阴谋论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经历过异常气温的人不太可能相信气候变化阴谋论。研究人员收集了美国和中国大陆成年人的数据——两个地区近几年都经历了严重的热浪。而选择中美两个国家是因为两国政治气氛截然不同——气候变化在美国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问题,但在中国不那么政治化。1003 名美国成年人和 1000 名中国大陆成年人参与了两次调查:第一次是在夏季之后的 2022 年 8 月底和 9 月初,第二次是冬季之后的 2023 年 1 月初。调查发现,认为夏天比往常更热的参与者都不太可能相信气候变化阴谋论。亲身经历极端高温的人会更加怀疑气候变化阴谋论,这一影响在美国参与者中最为显著。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一个有强烈阴谋论倾向的人在经历极端高温之后会减少对相关阴谋论的信任度。但在中国这一效应却是相反的——经历异常高温的阴谋论者更可能相信相关阴谋论。研究人员怀疑与文化或政治因素相关。

自 1970 年代以来,海洋吸收了世界上 90% 以上的多余热量和 1/3 的碳排放。但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近几十年来,海水温度持续攀升。今年 6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称,海洋变暖速度 20 年间增加了一倍。海洋温度升高显著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从 2023 年 1 月到 2024 年 5 月,全球至少 62 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珊瑚礁白化事件——这是海水变暖的直接结果:当海洋温度比夏季长期温度高出约 1℃ 并持续 4—6 周后,就会出现珊瑚白化现象。与此同时藻华现象在世界各地泛滥。海水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2023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了自 1993 年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高点。按照目前趋势,到 2050 年可能会再上升 20 厘米,增加沿海地区洪水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海拔 3800 米的 Thame 是尼泊尔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一个夏尔巴人小村庄。8 月 16 日,一个冰河湖发生决堤,冰冷的洪水吞噬了这座村庄,造成约 60 人流离失所,十几座房屋和旅馆以及一所学校和诊所被毁。这一事件让村里大约 300 名居民开始怀疑,在这里生活下去是否安全。喜马拉雅山脉有成千上万的冰川和冰河湖,但在珠峰地区,只有极少数冰川和冰河湖受到监测并安装了洪水预警系统。与此同时,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冰川融化,这可能会使湖泊满溢,发生溃决事件。2021 年利兹大学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冰川过去几十年里的融化速度是 400 到 700 年前冰川扩张以来平均速度的十倍。珠峰下的 Imja 湖在 2016 年被排干,因为官员们发现它有泛滥并淹没下游居民点、徒步路径和桥梁的危险。但科学家们发现,近年来又形成了许多新的湖泊,而其他湖泊则扩大并连成更大的湖泊。冰川快速消退造成当地地貌不稳,导致更多的山体滑坡和雪崩发生。冰雪和岩土涌入湖泊,造成溃洪,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根据一项新的地理空间分析,中低收入国家有超过 44 亿人无法获取得到安全管理的饮用水;这些地区有近一半人口的饮用水受到粪便污染的影响。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一种人权,也是“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通过将家庭调查数据与整个地球观测数据和地理空间建​​模技术相结合,研究人员绘制了 135 个中低收入国家安全管理饮用水的详图,发现在 2020 年,这些国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获取得到安全管理的饮用水。这意味着在中低收入国家中,估计有 44 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饮用水中检测到粪便污染令人担忧,因为摄入粪便中的病原体是公共卫生的重大风险,也是导致全球幼儿死亡的一个因素。

在较高高度飞行的飞机会产生更持久的航迹云,这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全球变暖。由于私人飞机和现代节能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高度高于其他客机,它们带来的变暖比以前想象的还要严重。在某些情况下,喷气发动机排放的烟尘颗粒可以在飞机尾迹中形成冰粒,进而形成航迹云,具有整体变暖效应。据估计,航空业多达一半的变暖效应是由航迹云引起的,而不是二氧化碳排放。研究团队认为,飞机飞得越高,就会有越多的烟尘颗粒形成冰粒,但冰粒的整体尺寸较小。较小的冰粒下落速度较慢,因此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降落到空气相对温暖的地区,并在那里升华成水蒸气。这意味着航迹云会持续更长时间,并导致更严重的变暖。

全球气温连续创新高的记录终于在 2024 年 7 月结束了,此前全球气温连续 13 个月创新高。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CCCS)的数据,2024 年 7 月为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 7 月和第二热的月份,平均地表气温为 16.91°C,比 1991-2020 年 7 月的平均气温高 0.68°C,仅比 2023 年 7 月创下的最高记录低 0.04°C。尽管 7 月气温略低于去年 7 月,但 7 月 22 日和 23 日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两天,分别达到 17.16°C 和 17.15°C。7 月平均气温比 1850-1900 年工业化前的 7 月估计气温高 1.48°C,结束了连续 12 个月平均气温达到或高于工业化前水平 1.5°C 的记录。科学家预计 2024 年仍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过去十年 澳大利亚大堡礁内部和周围水温是过去 400 年最热的。这些变化增加了珊瑚大规模白化和死亡风险,而原因很可能是由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引起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团队利用珊瑚海内部和周围的珊瑚骨骼样本重建了1618—1995年的海表温度数据,并将这一数据集与 1900—2024 年的海表温度记录数据相结合。团队发现 1900 年前的温度相对稳定,但从 1960—2024 年,1 月至 3 月平均每 10 年升高 0.12℃。进一步模拟显示,1900 年后的变暖速度可归因于人为影响。 团队指出,即使全球变暖按照《巴黎协定》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 1.5℃ 以下,全球仍会损失 70% 到 90% 的珊瑚。

极端高温日益常见,而它对大脑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很多人可能未必了解。极端高温会影响大脑的所有认知功能,包括反应能力、记忆力等。高温下,大脑运转的速度要慢得多。2018 年在美国纽约公立学校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气温高于 32℃ 的天气下参加考试,与在 22℃ 的天气下参加考试相比,成绩会降低 14%,通过考试的概率也会降低近 11%。另一项在美国进行的研究称,学习效率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研究比较了波士顿大学学生在2016年热浪期间的表现,发现在没有空调的房间的学生在算术测试中的反应时间比有空调的同学慢了 13%,正确率也少了近 10%。极端高温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也会影响职场表现。2006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约 22℃ 的温度下,生产力最高。而当温度高出 8℃ 时,生产力水平会降低近 9%。气温升高还会降低喜悦或幸福等积极情绪,同时会增加愤怒或压力等消极情绪。

巴西提议对全球资产超过 10 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征收 2% 的财富税,认为每年可带来 2500 亿美元,可用于应对气候危机、解决贫困和不平等问题,而且该税只影响极少数人。巴西国家气候变化秘书 Ana Toni 表示,没有国家公开反对该税,但在支持程度上一部分国家大于另一部分国家。缺乏对该税的公开反对并不意味着它能被其它国家接受。有很多政府持怀疑态度,但不愿意公开予以否定,因为它在道义上被认为是正确的。美国财政部长 Janet Yellen 表示,美国不认为需要一项全球性税收,而且如何实施全球税是一大挑战,但她同时承认全球税是可能的,七国集团的财长就曾同意征收最低 15% 的企业税。Yellen 说,财富税必须是全球性的,否则富豪会将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