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聚苯乙烯暴露于阳光下,可能会在几十年到几百年内降解,而不是像以前科学家认为的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数千年。聚苯乙烯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塑料之一,因其使用广泛和难于降解,它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研究人员将 5 个市售的聚苯乙烯样品放在水中,然后将它们暴露在比赤道阳光强烈 3 倍的模拟阳光下,结果发现,模拟阳光将所有 5 个样品部分氧化成了溶解的有机碳。研究人员计算后得出结论,在北纬 0°—50° 范围的自然环境中,完成此部分氧化过程只需要数十年;而要将聚苯乙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则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在中国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部署 AI 去跟踪公民。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称,有至少 75 个国家在使用人脸识别等 AI 工具。它刚刚发表了报告《The Global Expansion of AI Surveillance》,使用某种形式 AI 的国家有自由民主国家如美国和法国,但更多是专制政府。报告称,华为、海康威视、大华和中兴为首的中国科技公司向世界输出了大量 AI 监控技术。其它如日本的 NEC、美国的 IBM、Palantir 和思科都是 AI 监控技术的主要供应商。中国还为外国政府购买中国的监控工具提供了贷款,肯尼亚、老挝、蒙古、乌干达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如果没有中国的贷款不太可能采购 AI 监控工具。
亚马逊雨林巴西部分在 2019 年着火点多达 57,500 处, 正在燃烧的面积达 1.87 万平方公里。邻国玻利维亚的燃烧面积达 7250 平方公里。亚马逊雨林的火灾今年引发了广泛关注,火灾危及到了近百万生活在该地区的原居民。巴西雨林提供了 6% 的地球氧气,每年储存了 20 亿吨二氧化碳,或 5% 的人类年度排放。它是地球的一个巨大碳汇。
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涉及沿路国家的大量工业和基础设施计划,包括港口、管道、铁路和高速公路。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中心的研究报告认为,这些重碳开发计划可能会危及巴黎气候目标。分析认为,这些计划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会打乱巴黎气候目标。金融与发展中心称,126 个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占到了全球人造排放的 28%,中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占了全球的 30%。研究人员建模了 17 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的影响。
NASA 更新了它的卫星观测数据,证实亚马逊雨林以创纪录数量燃烧。本月早些时候,NASA 根据其地球观测卫星报告亚马逊雨林燃烧数量接近往年的平均值。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逊雨林的火灾数量和强度高于 2010 年以来的任何一年。亚马逊雨林的火灾产生的烟甚至在国际空间站都能观察到。亚马逊雨林的火灾最近引发了关注,G7 主要工业国提议提供 2000 多万美元的紧急援助,但遭到了巴西总统的拒绝。
因亚马逊雨林发生严重森林火灾,G7 国家表示愿为巴西提供 2000 万美元的紧急援助。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周一在该国举行的工业七国(G7)峰会上表示,这笔援助资金主要用来资助灭火飞机以及森林重建项目。巴西一开始对此表示感谢,但很快宣布拒绝援助。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还指责马克龙具有 "殖民主义本性",有意将亚马逊森林火灾 "工具化" 和煽动 "耸言听闻"。这位极右翼政客甚至毫无顾忌的对马克龙的妻子布里吉特进行人身攻击。巴西总统还感到恼火的是,他认为 G7 国家在干涉巴西的内政。他发推文说:"我们不能容忍马克龙总统对亚马逊地区的无理攻击以及他打着 ' 工业七国联盟拯救亚马逊地区 ' 的旗号的背后意图,彷佛我们就是一个殖民地或者无人区。"
印尼总统佐科(Joko Widodo)周一透露,该国将在婆罗洲岛(或叫加里曼丹)建立新的首都。印尼是在四月底宣布迁都计划,它目前的首都雅加达面临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和地面下沉等问题。雅加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圈之一,总居住人口超过三千万,一半地面低于海平面。新首都的名字尚未宣布,它将坐落在婆罗洲岛东部,位于雅加达东北数百英里,跨越爪哇海。这项迁都计划预计将耗资 330 亿美元。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了《2018 年全球生物技术 /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下称 “报告”),2018 年全球 26 个国家种植了 1.917 亿公顷转基因作物,比 2017 年的 1.898 亿公顷增加了 190 万公顷,增幅比例为 1%。2018 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 23 年,除 2015 年的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以外,这是第 22 个增长年份。从全球范围来看,转基因大豆仍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这五大转基因种植大国对转基因作物的平均应用率已接近饱和;亚太地区仍以种植非人类直接食用的棉花为主。中国种植了 290 万公顷转基因棉花和木瓜。
人类面临的灭绝风险有很多,比如行星撞击地球、核战争、或者超级火山喷发。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不高。虽然小行星备受媒体和迈克尔・贝 (Michael Bay) 电影的关注,但存风险专家们在很大程度上同意,超级火山才是人类灭绝的最大自然威胁,地球上分布着 20 座超级火山。爆发的可能性都不大。黄石公园在任何一年里发生超级喷发的概率是 73 万分之一。但非常不可能并不等于完全不可能,尽管人类的天性就是把两者混为一谈。将生存风险与日常危险区分开来的不是可能性,而是后果。
花旗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的 Catherine Mann 的研究发现,过去 10 年全球化停滞,不应将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不平等加剧归咎于全球化。报告发现,与全球化相比,技术和消费从商品向服务转移是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岗位流失的更大原因。报告显示,贸易在全球产出中的占比从 1980 年代起开始加速增长,但最近十年陷入停滞,并开始下降,反映了多边贸易协定的崩溃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作者认为,全球化在全世界倒退将导致 “以更糟糕的分配方式分割一个更小的经济蛋糕”。全球供应链解体可能会使较贫穷国家更难在全球贸易中获得立足点、并提高生活水平。
安装了两座 35 MW 反应堆的俄罗斯浮动核电站 Akademik Lomonosov(罗蒙诺索夫院士浮动核能发电厂)开始驶向北极港口城市 Pevek,准备取代一个退役的核电厂。 这次航程历史三周距离 2650 英里。Akademik Lomonosov 是继美国 MH-1A 之后第一座浮动核能发电厂,相比之下 MH-1A 的反应堆要小得多,它在 1968 年到 1975 年之间为巴拿马运河供电。浮动核电站受到了环保者的广泛批评,认为会对北极原始生态构成威胁。俄罗斯的核能公司 Rosatom 否认了这一说法,坚称浮动核电站是安全的,并计划向其它国家出售浮动核反应堆。印尼和苏丹被认为是两个潜在的出口市场。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一百年才有可能发生一次的大洪水或每年有 1% 几率发生的大洪水。但普林斯顿的研究人员发现,百年一遇洪水的发生频率已经大幅提高,在部分地方已经成为了年度事件。土木与环境工程副教授 Ning Lin 称,在美国的北部沿海城镇,历史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可能变成了一年一遇。他们的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研究人员结合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和飓风增加的发生率和强度,创建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洪灾可能发生频率的地图。他们的结果显示,东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海百年一遇洪灾的频率提高至一年到三十年一遇。
在亚马逊流域,火灾季已经到来。因为一年中的前几个月潮湿的天气阻止了火的燃起和扩散,而在 7 月和 8 月干燥季节的到来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频率,而当地农民通常会用火来清理土地。火灾的高发期通常是在 9 月初,到 11 月基本消失。截至 8 月 16 日,对 NASA 卫星数据的分析显示,今年亚马逊盆地的火灾次数接近过去 15 年的平均值。今年亚马逊的火灾引发了广泛关注,巴西总统将火灾归咎于 NGO,但没有提供证据,而保护组织则认为火灾大量发生的一个原因是他鼓动农民和伐木工用火清理土地。
根据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研究,卫星观测显示地球在 20 年前停止了变绿。卫星观测发现,全球植被范围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一直在扩大,但这一趋势在 20 年前停止了。气候记录显示,这一减缓与名为饱和蒸气压亏缺的衡量标准有关,该标准指的是空气中实际水分含量与饱和时水分含量之间的差值。高差值有时被称为大气干旱。气候模型显示,随着全球变暖,饱和蒸气压亏缺的情况可能会继续加剧,这种模式 “可能会对植物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这并不是说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都在失去植被。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北极部分地区正在 “绿化”。有些地区的植物生长也在增强。但在全球范围内,平均而言,这一趋势正在走下坡路。这种减缓和衰退挑战了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经常提出的观点 —— 植物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生长将更快,该观点旨在淡化全球变暖的影响。
葡萄牙正在寻找对付肆虐野火的方法。它测试了无人机,使用了卫星和飞机,还改善了土地管理,甚至尝试利用山羊。和其它南欧国家类似,葡萄牙的问题部分在于内陆村庄的人口流失,牧羊人和农民的缺失导致了土地杂草丛生,野火容易快速蔓延。因为人口老龄化,人工的除草代价过于昂贵,许多地方如陡坡也难以人工除草。葡萄牙现在寄希望于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放羊。山羊以容易起火的灌木丛为食,只是需要找到足够的牧羊人。
我们居住的大楼、喝水用的杯子、工作用的电脑,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答案是沙子。这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关键性原料。但几乎没有任何人知道现在地球还有多少沙子,又有多少还能被挖掘。《自然》一篇的评论称,目前沙子和砾石的采掘速度,已经超过了其自然恢复的速度。导致这种不可持续采挖的原因是失察。很多人不相信沙子会短缺。因为众所周知,沙漠占到了地球上陆地表面积的 20%。然而可惜的是,沙漠里的沙子太过光滑以致无法使用。适合工业用的有棱角的沙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河流 —— 其仅占地球面积不到 1%。目前沙子和砾石已经是采掘量最大的一类原料,甚至比化石燃料更多。需求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城市化和全球人口增长。全世界每年大约会使用 320 亿吨至 500 亿吨沙子,主要用来制造水泥、玻璃和电子产品。最新研究认为,这个用量比自然再生率要高。因此到本世纪中叶,需求就可能会超过供给
8 月 18 日冰岛纪念 Okjökull 冰川的消亡。被简称为 OK 的这座冰川,科学家在 2014 年宣布它正式死亡,因为它已经没有了足够移动的厚度。曾经的巨大冰川,只剩下不大的冰块,仍然覆盖在火山口上。冰岛举行纪念仪式,放置一块铜匾:致未来的一封信:Ok 是第一个痛失冰川地位的冰岛冰川。未来 200 年,我们所有的冰川预计都将走它一样的道路。这个纪念牌匾就是为了承认我们知道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承认我们知道需要做些什么。如果我们曾经有所作为,Ok 冰川你不会消失。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证实,今年七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7 月的全球平均温度为 16.7 摄氏度,略高于此前最热的 2016 年 7 月。这一发现与欧洲科学家的报告一致。欧洲 7 月遭遇了热浪,多地的温度创下了历史记录。北美、南亚、非洲南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都记录到了创记录的高温。7 月也是美国阿拉斯加近一个世纪以来最热的月份。历史上最热的 5 个七月都发生在过去五年,最热的 10 个七月有 9 个发生在 2005 年之后。NOAA 称,截至 7 月 2019 年与 2017 年并列第二热的年份,2016 年仍然是最热的年份。
第 9 号台风 “利奇马”上周末登陆浙江和山东,至今已导致数十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与以往台风不同,此次台风生成的纬度较高,登陆地点不再 “偏爱” 华南地区,而是选择华东地区,而后一路向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这是否会成为日后的常态?“可以把台风想象成一台发动机,当全球变暖后,这台发动机的燃料增多效率增加,自然输出‘功率’就更大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亮说。他介绍,2018 年为厄尔尼诺年。一般来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位置偏东,台风发展为强台风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一表示,整体来看,气候变化会对台风登陆地点北移造成一定影响,但就一次台风过程,比如 “利奇马” 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
芬兰公司 ICEYE 正在构建一个卫星星座,去创建地球表面的合成图像。该公司称它的小型卫星能提供分辨率在一米以下的高清地球雷达成像照片。ICEYE 创办于 2015 年,有 120 名雇员,它已经向地球低轨道发射了三颗小型卫星。首次发射是在 2018 年 1 月,搭载了印度的 Polar 卫星发射载具,它之后又发射了两颗,计划到年底前再发射两颗。它的卫星使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去创建地表的多维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