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欧盟药品监管机构表示,罕见血栓应被列为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一种非常罕见副作用。欧洲药品管理局称,该机构无法列出具体如年龄或性别相关的风险因素,但已发现血栓病例大多为 60 岁以下女性。该报告研究了 2500 万接种该疫苗的欧洲人口数据。但在对 86 例欧洲病例进行研究后,欧洲药品管理局得出的结论是,该疫苗的益处大于风险。另外英国的疫苗咨询机构表示由于血栓问题,将向 30 岁以下人群提供替代疫苗。截至 3 月底,英国约有 79 人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罕见血栓,女性占多数,其中 19 人死亡。
传染性很强的英国新冠病毒变种 B.1.1.7 在空气中的存活率并不比新冠病毒的其它版本更高。研究报告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实验室测试显示,B.1.1.7 在人造气溶胶颗粒中的存活率与去年 1 月在武汉传播的病毒株几乎相同。研究人员测试了病毒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生存情况,发现 B.1.1.7 在黑暗中停留 6.2小时后失去了九成的感染力,在阳光下停留 11 分钟后失去了九成感染力。另外两种新冠变种在人造阳光下停留 8 分钟后失去了九成感染力。传染性更强的变种并不比其它版本更容易传播。
辉瑞宣布其 Pfizer/BioNTech mRNA 疫苗在接种后能百分之百保护 12 到 15 岁的青少年。疫苗已被批准供 16 岁以上年龄段使用。对青少年的实验显示,疫苗能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抗体。参与实验的 12 到 15 岁青少年共 2,260 名,其中 1,131 人接种,1,129 人接受了安慰剂。共出现 18 例新冠症状,全部都在安慰剂组。去年辉瑞公布的三期实验结果显示疫苗对成年人的有效性达到了 95%。
当听到未知病毒在中国传播时,德国公司 BioNTech 的创始人 Ozlem Tureci 和丈夫 Ugur Sahin 正在研究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吃早餐时,两人决定将他们过去二十年研究的技术用于对抗新的威胁。它研发的 mRNA 疫苗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在疫情期间名声远洋并有着足够的资金之后,BioNTech 将继续追逐其最初的目标:研发新工具对抗癌症。mRNA 疫苗将特定的指令带进人体去制造蛋白质攻击特定的病毒。相同的原理也可以用于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Tureci 称他们已经研发出多种基于 mRNA 的癌症疫苗。
中国科学报报道,工程院院士王辰等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期刊发表研究报告,这是至今观察时间最长的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此次研究是在 2020 年 4 月武汉解封后,选取武汉所辖全部 13 个区,以严格的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 3556 个家庭计 9542 名居民的代表性样本进行进行现场问卷及咽拭子核酸、血清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随后在 6 月以及 10-12 月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在 9542 名受试者中,532 人新冠病毒抗体呈阳性,经校正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 6.9%,这说明即便经疫情暴发,仍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在这些抗体阳性者中,有 82% 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且只有 40% 产生了中和抗体(可有效对抗病毒的功能抗体),而这部分人群仅占武汉人群的 2.7%,这足以说明人群仍普遍缺乏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需防止大流行再发生。
因为发生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出现血栓的病例,最近多个欧洲国家先后宣布暂停接种,专家们展开专项研究。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周四宣布了调查结果,称这款疫苗“安全、有效”,与血栓风险增高“无关”。此前专家们还指出,疫苗大规模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减少新冠疫情死亡的好处远远超过极少数人接种后出现血栓的可能副作用。迄今为止,英国接种牛津疫苗的人口已经超过 1100 万,而接种疫苗后出现血栓症状的病例仅5例,也就是百万分之一。英国出现血栓症状的 5 人均为男性,年龄从 19 岁到 59 岁;其中一人近日死亡。
至今对新冠死者心脏组织最细致的研究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心脏内发现新冠病毒。相比心脏未发现病毒的人,他们更可能在去世前经历异常的心跳节奏。研究报告发表在《Modern Pathology》期刊上。科学家已经有足够的证据显示新冠患者的心脏受到了损伤,但尚不清楚病毒是否直接攻击了心脏。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 41 名患者的大约 1000 个心脏组织片段,发现病毒存在于 30 名患者的心脏内。这项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药物类固醇地塞米松能阻止部分患者死亡。研究人员称,它能减少炎症,可能有助于遏制心脏内携带病毒的免疫细胞的存在。
疫苗在疫情爆发一年内就已经批准被开始大规模接种,这称得上是现代医学上的奇迹,因此乐观的人相信我们将会很快实现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未来新冠将会和普通的感冒病毒没多少区别。但两位医学专家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期刊上发表警告,称新冠群体免疫可能很难实现。原因包括:一部分成年人拒绝接种疫苗;现在的疫苗只提供给成年人,不包括儿童,现有的疫苗还没有批准供儿童使用;目前最好的疫苗有效率为九成五,不是 100%,而且针对的是出现症状的情况,对于无症状感染的保护效果未知;目前还不清楚抗体持续的时间,如果免疫力只能出现数个月或一年,那么一年之后就可能会再次感染。上述因素意味着新冠将会在未来几年一直陪伴着我们,而它的新变种已经发现会削弱现有疫苗的效力。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研究人员分析了 BMI 与新冠感染住院、ICU 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对 148,494 名感染新冠的美国成年人的分析显示,住院患者中有 28.3% 的人超重,50.8% 的人肥胖。在 BMI 指数低于 25 或 25 左右的患者中,住院、ICU 和死亡风险最低。而 BMI 指数越高相应的风险也越高。肥胖是公认的新冠感染出现严重症状的风险因素,原因可能是慢性炎症扰乱了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也可能与肥胖导致的肺功能受损有关。
生殖健康领域著名学者莎娜·H·斯旺(Shanna H. Swan)计算出,从 1973 年到 2011 年,西方国家男性的平均精子数量下降了 59%。斯旺和其他专家表示,问题出在一类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素的化学物质上,它们模仿人体的激素,从而欺骗我们的细胞。内分泌干扰素无处不在:塑料、洗发水、化妆品、坐垫、杀虫剂、罐头食品和自动取款机收据。它们通常不会出现在成分标签上,很难避免接触到。化学公司就像上一代的烟草公司或十年前的阿片类药物制造商一样毫无顾忌。他们甚至进行游说,反对针对内分泌干扰素进行安全测试。
美国疾控中心上周五公布了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报告。美国去年 12 月批准了辉瑞(Pfizer-BioNTech)和 Moderna 两款 mRNA 疫苗的紧急使用,从 12 月 14 日到 1 月 13 日期间,美国共完成了 13,794,904 疫苗剂量的注射,不良反应的比例为每百万剂量 4.5 例。相比之下感冒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比例为每百万 1.4 例,肺炎链球菌疫苗为每百万 2.5 例,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为每百万 9.6 例,显示 mRNA 疫苗是相当安全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领导的在武汉进行考察的专家团的一名成员表示,寻找新冠病毒源头的复杂性让他感到惊讶,未来还需要多年的研究。微生物学家和传染病专家 Dominic Dwyer 表示,在武汉的专家团已经获得了此前向中国当局要求的访问权限。专家团试图了解武汉疫情爆发早期的相关信息。他称,“大家都知道疫情是如何在武汉的华南市场爆发的,但关键是当时和之前发生了什么。”他表示:“如果认为我们会找到零号病人,那就太天真了。”他并称,早期病例是在 11 月发现的,“但略早于这之前的情况才是非常有趣的部分,也是棘手和困难的部分”。
《自然》报道了一名感染新冠的癌症患者病例。这名患者在 2012 年诊断患有癌症,2020 年年中因感染新冠住院,在入院 102 天后去世。患者是一名七十多岁的免疫抑制男性患者,曾接受过淋巴瘤化疗。住院期间接受过抗生素、类固醇,以及几个疗程的瑞德西韦和恢复期血浆治疗,但都不见效。研究人员在 23 个不同的时间点采集了该患者体内的病毒样本。造成感染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属于谱系20B,它的刺突蛋白上携带了会造成 D614G 替换的突变。研究人员观察到,该患者在经历前两轮恢复期血浆治疗后,也就是第 66 天到第 82 天之间,其体内病毒株发生改变。该患者体内一个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比例开始增加。
根据周三报告的数据,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数现在已经超过感染人数。这是结束大流行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根据牛津大学 Our World in Data、以及周三来自美国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总共已经接种了 1.049 亿剂疫苗,超过了1.041 亿例感染病例。杜克大学全球健康创新中心确认全世界采购了 77 亿剂疫苗,另有 50 亿剂疫苗正在磋商或者被保留做为现有协议的额外增购选项。根据 Our World in Data,假设每个人需要注射两剂疫苗,以色列已经对其 28% 人口施打了足够的疫苗,领先全世界。
英国研究人员报告,英国新冠变种 B.1.1.7 出现新的突变。研究人员至少发现了 15 个病例携带了名为 E484K 的突变,这一突变也存在于南非和巴西新冠变种中,被认为能降低现有疫苗的有效性。B.1.1.7 最早是在英国发现的,被认为能加快病毒的传播。携带 E484K 突变的 B.1.1.7 病例十分罕见,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加强变种是否会逐渐成为主流。这些突变意味着,即使有了多种疫苗,疫情在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
强生公司周五表示,在一项针对多种病毒变种的大型全球试验中,其单剂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为 66%,它计划下周向 FDA 申请紧急使用许可。在对近 4.4 万名志愿者进行的试验中,针对中度和重度新冠疾病的预防有效性从美国的 72%,到拉丁美洲的 66% 和南非的 57% 不等。在南非,一种令人担忧的病毒变种已经传播开来。辉瑞/BioNTech 以及 Moderna 的两款授权疫苗设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在关键试验中,当注射两剂疫苗后,预防症状性疾病的有效性约为 95%。然而,这些试验主要是在美国进行的,而且是在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之前。
新冠病毒出现了多种变种,英国的变种传播速度更快,而南非的变种能部分躲避疫苗产生的抗体,迫使疫苗制造商 Moderna 和辉瑞调整现有疫苗以维持其有效性。现在,部分科学家又开始担心来自巴西的变种 P.1——他们认为这是至今最具有危险性的变种。新变种于去年 12 月开始在巴西 Manaus 市出现,到 1 月中旬,疫情再次在这个有 200 万人口的城市大规模爆发。英国变种花了 3 个月时间成为英国流行的变种,而 Manaus 市已经爆发过疫情,当地大部分人应该已经有了抗体,具有了群体免疫力,但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P.1 迅速流传开来。流行病学家暂时还不知道确切原因。他们猜测 P.1 携带的一系列突变增加了其逃避抗体或抗体识别的可能性。制药商可能需要再次调整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