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临床试验发现,Gilead Sciences 公司的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对新冠患者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瑞德西韦是首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之一,最近也被用于治疗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病毒感染。但瑞德西韦、hydroxychloroquine 和 lopinavir/ritonavir 三种药物对 11,266 住院患者的治疗显示,它们对存活率或减少患者对呼吸机的需要无显著影响。WHO 表示研究尚未正式发表,它拒绝置评。Gilead 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对 1,062 名患者的研究显示,瑞德西韦将康复时间减少了 5 天。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正对蝙蝠携带的各种病毒基因物质进行抽样和排序。他们已经发现了不同种类的冠状病毒,包括一种与 SARS 和 COVID-19 同属一类别的冠状病毒。这项研究是一个世界性行动的一部分,调查蝙蝠所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和基因组成,在人们开始患病的时候提供快速应对的工具。与此同时,蝙蝠专家们启动了一个叫“不要怪罪蝙蝠”(Don't Blame Bats)的倡议活动,意在打消对于蝙蝠无根据的恐惧和误解,因为这些误解正在对保育工作造成威胁。他们说,蝙蝠是地球上最被误解和低估的动物之一。长久以来蝙蝠都是人们蔑视、迫害和抱有文化偏见的对象。人们将人类很多的遭遇都怪罪于蝙蝠。而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于蝙蝠的恐惧和误解更是有增无减。病毒的准确源头目前尚未有定论。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它是通过一种动物传播给人类的,最有可能是蝙蝠。这并不代表蝙蝠是罪魁祸首;问题的根源是我们对这些野生物种越来越多的干预。大多数新疾病的爆发都和人类破坏大自然有关。当森林或草地被夷平,改为喂牛、种豆或者建设公路和住宅,野生动物就会被迫与人类以及人类的生活物资靠得非常近,这给了病毒跳船的机会。
美国一名男子两度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显示,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仍有待更多的研究。根据发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的病例报告,这名来自内华达州雷诺市的 25 岁男子,在出现轻微症状后于 4 月份检测呈阳性,然后在 5 月底再次染疫,发病情况更为严重。科学家表示,虽然已知再感染的发生情况很罕见,内华达州的该名男人现在也已经康复,但这类病例仍令人担忧。包括亚洲与欧洲在内,世界各地也都提报了二次感染的个别案例。荷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周二证实,一名罹患某种罕见骨髓癌的89岁妇人最近因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病逝。这是全球第一个已知的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死亡案例。
研究人员表示,早期临床试验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安全的。该疫苗的研究人员在医学预印本平台 medRxiv 周二刊登的论中表示,在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中,有 192 位年龄在 18-59 岁的健康志愿者参与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组的试验,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轻微疼痛、轻度疲劳以及注射部位发红、瘙痒和肿胀。接种者也产生了抗体反应。中国目前至少有四种新冠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大多数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病情短暂而轻微。但有的患者则苦苦挣扎,他们要经历持续数月的疲劳、疼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暂时没有医学定义,也没有所有患者共享的症状清单,两个不同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经历可能截然不同。但最常见的症状是严重疲劳。其他症状还包括:呼吸困难、持续咳嗽、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听力和视力问题、头痛、味觉和嗅觉失灵以及心脏、肺、肾脏和肠道的损害。在都柏林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一半的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十周仍感疲劳。三分之一的患者身体抱恙无法恢复工作。至关重要的是,医生发现感染的严重程度与疲劳症状之间没有联系。而极度疲劳只是长期新冠症状的症状之一。莱斯特大学的 Chris Brightling 教授认为由于肺部受损,患肺炎的人可能会有更多健康问题。
结束 COVID-19 疫情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获得性免疫的持续时间。如果持续较短,那么 COVID-19 有可能成为一种反复发生的季节性疫情。冠状病毒家族中威胁性较弱的成员也许能提供与 SARS-CoV-2 病毒相关的线索。根据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 1980 年代以来持续收集的 10 名健康个体的血样,寻找感染和再感染四种常见冠状病毒的证据。在发现 SARS-CoV-2 之前,有 6 种冠状病毒能感染人类,其中 SARS 的病毒 SARS-CoV-1 和 MERS 的病毒 MERS-CoV 都高度致命,另外 4 种——HCoV-NL63、HCoV-229E、HCoV-OC43 和 HCoV-HKU1——则相对温和。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 间隔 3 到 6 个月收集的 513 个血样,发现在超过 35 年里每位研究对象感染冠状病毒的次数从 3 到 17 次不等。重感染的频率从 6 个月到 105 个月。最常见发生的重感染是在初次感染一年之后。SARS-CoV-2 有可能呈现相同的感染模式。
随着全球多款疫苗的初步定价浮出水面,中美两国的疫苗定价和民众可负担程度比较成为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全球单剂疫苗的已知定价范围从 20 元人民币到 300人民币不等。目前的市场吹风价格中,单支最贵的疫苗出自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目前有三款已经在进行临床三期的疫苗,一款由中国军方和康希诺生物公司研发;另一款是由中国国药集团和中国疾控病毒所研发的灭活疫苗,最后一款则由中国医科院和科兴中维生物共同研发的灭活疫苗。除了本土研发外,美国政府亦在全球订购疫苗,并以“政府协议价”锁定疫苗采购,以期供部分民众免费接种。中国目前没有从国外订购疫苗的公开信息,也不知道中国自产疫苗是否让本国民众大规模免费接种。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传播新冠的可能性比以前想象的要高。在今年 6 月犹他州的一次疫情中,至少有 12 例病例是无症状儿童在学校和托儿所传播新冠病毒造成的。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儿童平均感染了他们在学校或托儿所以外的 25% 的接触者。这项研究发现:“(儿童)很可能会将 SARS-CoV-2 传播给他们的接触者,其中包括五例确诊的家庭接触病例(三名母亲,一名姨妈和一名孩子)和两例高度疑似家庭病例(一名母亲和一名孩子)。”该研究指出:“一名可能被其无症状孩子感染的母亲随后被送往了医院。”
阿斯利康(AstraZeneca)周二表示,由于一位研究参与者发生无法解释的疾病,该公司已暂停了其实验性冠状病毒疫苗的全球试验,包括大规模后期试验。与牛津大学合作研发的这款疫苗,被广泛认为是对抗冠状病毒的全球领先候选疫苗之一。其主要开发者早些时候暗示可能在年底推出疫苗,中止试验给这一展望蒙上了阴影。阿斯利康表示其主动中止试验,以便一个独立委员会对安全性数据进行审查,并正在努力加快对这一个别事件的评估,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试验时间表的潜在影响。根据纽约时报引述知情人士的报导,一名位于英国的受试者发生横贯性脊髓炎,这是一个影响脊髓的发炎症状,通常是因为病毒感染所引发。报导称,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疾病是否与阿斯利康的疫苗直接相关。
俄罗斯反对派领导 Alexei Navalny 疑中了神经毒剂 Novichok 的毒。不过医院表示他能活下来。过去两年至少发生了六起 Novichok 中毒案例,只有一人不幸身亡。这种情况是因为 Novichok 的毒性比以前认为的要弱吗?神经毒剂是在研究农药过程中发现的,属于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可能有千千万万,其中一部分能抑制名叫胆碱酯酶的酶,这种酶对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至关重要。有机磷杀虫剂对人类的毒性比神经毒剂弱得多,因为它们被设计抑制昆虫类的胆碱酯酶,而神经毒剂设计抑制人类的胆碱酯酶。通过扰乱神经系统,Novichok 等神经毒剂能引发窒息或心脏骤停从而导致人死亡。神经毒剂 VX 被金正恩用于杀死同父异母兄弟金正男,金正男的脸上被喷了 VX 后 20 分钟就死亡了。不过,所有神经毒剂能用解毒剂如 atropine 和 diazepam 进行治疗。最近两年发生的 Novichok 中毒事件中,受害者之所以没有死亡的原因是他们接触到的毒药剂量比较低。2018 年 Sergei 和 Yulia Skripal 父女的中毒事件中杀手将毒药抹在了门把手,这起事件中唯一的死者 Dawn Sturgess 是因为把杀手留下的装毒药的香水瓶当成香水直接喷在了手腕上,接触的毒药剂量过高而死亡。
美国科学家在夏天使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 Summit 超算分析了来自 1.7 万个基因样本的 4 万多个基因数据,此举旨在加深对 Covid-19 的理解。Summit 是世界第二快的超算,它花了一周多时间处理了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 Covid-19 如何影响人体的新理论——缓激肽假说(bradykinin hypothesis)。假说提供了一个模型解释 Covid-19 的很多方面,包括最奇特的症状。它还提出了十多种潜在疗法,其中部分已经被 FDA 批准。研究发现发表在《eLife》期刊上。根据这一研究发现,Covid-19 的感染通常是从鼻部的 ACE2 受体进入人体的,然后在人体内进入其它存在大量 ACE2 受体的组织如肠道、肾脏和心脏。这能部分解释新冠的心脏和胃肠道症状。一旦 Covid-19 在人体内取得立足之地,事情开始变得有意思了。Summit 分析的数据显示,Covid-19 不再满足于简单感染已表达大量 ACE2 受体的细胞,它开始主动劫持人体自身系统,欺骗它去上调 ACE2 受体表达较低水平或中等水平的组织,如肺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控制着循环系统的众多方面,包括名叫缓激肽的化合物水平。缓激肽有助于调节血压。当 Covid-19 微调 RAS 系统时,会导致调节缓激肽的机制出现混乱。缓激肽受体再次致敏,而人体也停止有效分解缓激肽。研究人员称,最终结果是释放缓激肽风暴——缓激肽在人体内失控积累。根据缓激肽假说,正是它导致了许多致命结果。FDA 已经批准了多种针对 RAS 系统的药物,它们能减少缓激肽的产生,阻止致命的缓激肽风暴。研究人员还指出,维生素 D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有助于阻止缓激肽风暴的形成。
1 月下旬,随着新冠病毒开始在湖北省传播,一群佛教徒乘大巴前往宁波的一个寺庙参加活动——这里距离疫情中心武汉有 900 公里。其中一辆大巴上的一名乘客最近和来自湖北的朋友吃过饭。她显然不知道自己携带了新冠病毒。几天之内,同一辆大巴上的 24 名乘客也被发现感染。根据周二发表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在大巴上,乘客与感染者坐得距离有多远并不重要。哪怕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乘客,离那位被感染的女性隔了七排,照样被感染。唯一可能降低感染风险的因素,是坐在可以打开的车窗边或是靠近门的地方。该事件进一步证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传播,而不仅仅通过迅速落到地面的大飞沫传播。该研究的作者是中国疾控中心的医生,他们总结称,“未来的防控工作应考虑 Covid-19 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早在任何新冠疫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前,就有科学家为自己或朋友或感兴趣的人接种自制疫苗。相关项目包括 Rapid Deployment Vaccine CollaborativeCoroNope。辩护者称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手段,但批评者指出,不管科学家的动机是多么的充满善意,他们都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因为他们的疫苗没有接受真正的随机化测试和安慰剂对照研究。接种这些实验性疫苗可能还会造成伤害,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免疫反应或其它副作用,也可能会让接种者产生虚假的保护意识。
根据发表在《Nature Precision Onc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蜜蜂毒液能快速杀死乳腺癌细胞。研究还发现,毒液主要成分与现有化疗药物组合使用,能有效遏制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从事这项研究的 Harry Perkins 医学研究所 Ciara Duffy 博士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方法。三阴性乳腺癌占到了乳腺癌的 10% 至 15%,目前还没有临床有效的靶向疗法。研究显示,特定浓度的蜜蜂毒液能在 60 分钟内百分之一百杀死三阴性乳腺癌和富含 HER2 的乳腺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甚微。Duffy 博士称,毒液中名叫 melittin 的成分是导致癌细胞死亡的杀手。melittin 的作用是进入细胞质膜,形成孔隙,导致细胞死亡。melittin 的另一个作用是干扰癌症信号通路,这是癌细胞生长和复制的基础。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男女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应对的差异。研究报告发表在上周的《自然》期刊上。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全世界新冠感染者突破了 2500 万,死亡人数超过 85 万,其中男性占了死亡病例的六成。研究人员从未感染的对照组和感染的患者身上收集了鼻部、唾液和血液样本,跟踪患者观测不同人的免疫应答差异。在对比男性和女性感染者时,研究人员发现了感染早期男女免疫应答的显著差异。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产生了更强烈和持续的 T 细胞反应。T 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包括杀死感染的细胞。男性患者不良的 T 细胞反应与疾病结局较差存在关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先天免疫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较高(这些信号分子参与将免疫细胞募集到炎症部位)。但其中一些因子的水平在男性患者中高于女性患者。在女性患者中,较高的先天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与较差的疾病反应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患者可能受益于提高 T 细胞反应的疗法,而女性患者可能受益于抑制早期先天免疫反应的疗法。尽管如此,研究人员提醒说,他们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改变男性和女性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潜在因素。
非洲宣布根除野生脊灰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能在人际之间传播,主要是通过污染水,它通常感染五岁以下儿童,有时候能导致瘫痪,如果呼吸肌受到影响则可能致命。25 年前非洲有数千儿童因该病毒而瘫痪。这种病毒没有治疗方法,但疫苗能终生提供免疫保护。目前只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发现感染病例。尼日利亚是最后一个宣布根除野生脊灰病毒的非洲国家。
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本周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一名男子在被宣布痊愈四个半月后再次感染了一种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这是首个有记录的二度感染病例。 现在比利时和荷兰也报告了二次感染病例。比利时的病例是一名女性,她在 3 月份首次感染新冠病毒,6 月份又感染了一种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比利时病毒学家 Marc Van Ranst 表示,这名 50 多岁的妇女在第一次感染后抗体非常少,但仍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起到限制作用。他说,再感染病例可能只是有限的例外,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未来几周可能有更多的病例出现。荷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表示,荷兰也发现了一例再感染病例。一些专家说,这类病例开始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全球范围内的检测力度加大,而不是病毒可能以不同方式传播。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记录了他们所说的首例基因证实的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该病患首次感染新冠病毒是在四个半月前。这名 33 岁的男子今年 3 月曾在香港住院,当时他有 COVID-19 中度症状,8 月,该男子从西班牙旅行返港、在香港机场接受筛查时再次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这次他并未表现出感染症状。研究人员通过该男子每次感染的基因指纹证明他被再次感染,而不是其体内一直有病毒残留。基因指纹表明,第二次感染的病毒与第一次存在 24 处不同——超出了病毒在某一个体内发生突变的可能性。新冠的二次感染之前也被报道过,但没有辅以基因证据来排除原有感染“复阳”的可能性。因为这起二次感染是无症状的——似乎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阻止了疾病发展,尽管没能阻止病毒进入其体内。
WHO 总干事谭德塞吁各国加入全球共享疫苗机制,他表示一些国家囤积潜在的新冠疫苗、同时排斥其他国家获得疫苗的做法,将加剧疫情。WHO 将 8 月 31 日定为各国是否加入“新冠疫苗全球获得机制”(COVAX Global Vaccines Facility)的截止日期。谭德塞推动各国加入 COVAX 之际,欧盟、英国、瑞士和美国纷纷与正在试验潜在疫苗的公司签订合约,WHO 担心国家利益可能阻碍全球抗疫努力。俄罗斯和中国也在积极研发疫苗。目前有超过 150 种疫苗正在研发,大约 20 多种进入人体试验阶段,有几种已进入最后阶段,WHO表示,即使是签署双边协议的国家,也能藉由加入 COVAX 来提高自己的机会。“哪一支疫苗会成功脱颖而出,我们还不知道,”WHO 药物与疫苗方面的副主管 Mariangela Simao 表示,“签署双边协议的同时,也可以加入这个机制,实际上等于扩大了对候选疫苗的押注。”
为什么有些新冠感染者能安然度过疾病,而有些人却被击倒了,这个问题困扰着医生。新冠感染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症状的已知风险包括年长和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心脏病,而极端肥胖也被认为是一种高风险。但是什么导致肥胖成为一种高风险的?根据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是肥胖本身。对数千感染新冠的肥胖者的研究发现,肥胖会增加男性患者的死亡风险。但对女性而言,肥胖并非是一项独立风险因素。可能的原因是男女脂肪分布不同,女性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及腹部。中国只有 6% 的人口肥胖,而意大利五分之一的人口肥胖,西班牙的肥胖人口比例为 24%,美国更是高达 42%(BMI 指数超过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