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ESA 探测器火星快车号(Mars Express)在红色星球的赤道下发现了 1.5-2.7 米厚度的水冰。这不是第一次在火星赤道发现水冰,但这次发现的水冰量是至今最多的。火星快车号是在 2003 年发射的,至今已在火星轨道上运行了 20 年。最新发现的是水冰是以尘埃冰的形式埋在火星赤道下,上面覆盖了数百米厚的硬化灰和干灰,其长度约 3.7 公里。相比极地,赤道地区更容易成为未来太空任务的目的地,但表面下数百米厚意味着获取水冰的难度很大。
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在 3000 个火星日的探索之后,抵达了一个可追溯到大约 36 亿年的地点,当时是火星相对潮湿的赫斯珀里亚纪(Hesperian)。研究小组利用好奇号上的桅杆相机和化学相机,在 38 亿至 36 亿年前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形成六角形图案的盐类沉积物。与在季节性干涸的陆地盆地中观察到的六边形相似,它们是火星气候持续、周期性、有规律的干湿季节的第一个化石证据。实验表明,通过让分子在不同浓度下反复相互作用,这种环境为形成复杂的生命前体和组成化合物(如 RNA)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根据《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毅力号(Perseverance)漫游车在火星上的耶泽罗陨击坑(Jezero Crater)探测到多种有机分子的证据。这一发现表明,火星过去可能存在一个比之前认为的更复杂的化学循环。研究人员分析了毅力号搭载的仪器 SHERLOC 对 Máaz 和 Séítah 的观测结果,Máaz 和 Séítah 是耶泽罗陨击坑底的两个地层。他们的分析表明,SHERLOC 在耶泽罗陨击坑底的所有 10 个目标中都探测到有机分子的信号,这些有机分子在 Máaz 的集中程度超过了 Séítah,显示出每个地层可能独有的多样性矿物质关联和空间分布。这些观测结果的多样性或许提示了火星有机物质起源的不同方式:可能通过水的沉积,也可能通过与火山物质的合成。研究发现表明,火星表面可能存在不同的有机物合成和保存机制,而含水过程可能在这些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长达 63 天的电子静默之后,NASA 与火星机智号(Ingenuity)直升飞机恢复了通讯。机智号在火星上完成了 51 次飞行任务,执行第 52 次任务时机智号在向地面下降期间与 NASA 中断了通讯。通讯中断的原因是机智号与毅力号漫游车之间隔了一座小山。机智号依赖于毅力号向地球传输数据,天线传输速率只有每秒 100 kilobits,传输到漫游车的主机之后再通过火星轨道探测器传输到地球。重新恢复通讯标志着第 52 次飞行成功完成。根据 NASA 的飞行日志,机智号累计飞行 11.7 公里,总飞行时长约 91.4 分钟。最高飞行高度 18 米。
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ESA 将在 6 月 3 日 00:00 开始从其火星快车探测器(Mars Express Orbiter)上直播火星的照片。这一壮举是为了庆祝火星快车发射二十周年。直播将持续 1 个小时,ESA 表示虽然不是真正的现场直播,但在一小时内将每 50 秒展示一幅新的火星图像。ESA 的火星快车探测器操作经理 James Godfrey 表示,通常我们看到的火星图像都是数天前拍摄的,现在我们能看到最接近火星当前面貌的图像。
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已经在火星上度过了两年,完成了 51 次飞行,目前由于地形造成的通信问题 52 次飞行迟迟没有标记完成。机智号原计划只服役 30 天。这一成就显示了在太空任务中使用成熟商业零部件的潜力。机智号主要用于技术演示,大量使用了商业零部件,包括高通的 2.26 GHz 四核处理器 Snapdragon 801,德州仪器的 TMS570LC43x,索尼的锂离子电池,运行的是 Linux 操作系统。根据 NASA 的记录,自 2021 年 4 月成功首飞以来,机智号累计飞行 11.7 公里,总飞行时长约 91.4 分钟。最高飞行高度 18 米。
根据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项研究,火星的地壳比地球更厚,其平均厚度在 42-56 公里之间,比地球地壳的平均厚度厚 70%。这一数据是基于 NASA InSight 登陆器去年对火星地震波的测量。去年 5 月,火星发生了一场持续逾 6 个小时席卷整个星球的 4.7 级地震。地震波绕整个星球传播了三圈,让研究人员能推断火星地壳厚度。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祝融号可能因火星沙尘累积过多而无法唤醒。祝融号火星车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登陆火星,它于 2022 年 5 月火星冬季期间进入休眠模式,原计划在火星进入春季的 12 月前后恢复工作,但它至今没有苏醒。NASA 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在今年 2 月公布了祝融号的照片,显示其位置没有任何改变,但表面光谱变暗,表明车身被火星沙尘覆盖。
《经济学人》记者报道了一群生活在 SpaceX 得州基地 Starbase 附近一座汽车旅馆和露营地 Rocket Ranch 的居民,他们是马斯克(Elon Musk)的超级粉丝,部分人甚至期盼着和他们的神一同生活在火星。Rocket Ranch 的观景区距离 Starship 的发射台不足四英里,比 SpaceX 的任务控制中心还近。在发射前他们都收到警告,如果火箭在发射台发生爆炸,他们只有不到 16 秒的时间找到能躲避的地方。Starship 是至今建造的最大火箭,有朝一日它可以将人类和货物发送到火星上。它的成功发射(虽然起飞后不久发生爆炸,此外发射台也严重破坏)意味着火星的殖民化梦想更接近了一步。为了观看发射一些人已经在 Rocket Ranch 居住了几个月,还有人还为此辞职,有着火星之梦的人甚至还永久性的搬到这里生活。对于火箭发射可能带来的风险,他们的一种心态是“不要恐慌”——来自《银河系漫游指南》的著名箴言。
祝融号火星车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登陆火星,它于 2022 年 5 月火星冬季期间进入休眠模式,原计划在 12 月前后恢复工作,但它至今没有苏醒。NASA 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公布了祝融号在 2022 年 3 月 11 日、2022 年 9 月 8 日、2023 年 2 月 7 日的照片,显示其位置没有任何改变,且表面光谱变暗,表明车身被火星沙尘覆盖。中科院此前表示,当祝融号的太阳能电池有足够的能量进行操作时,它会自动唤醒。鉴于它唤醒的时间已经超出预测,加上火星环境险恶,而沙尘会严重影响到光电转换效率。祝融号恢复工作的可能性非常低。
NASA InSight 探测器结束了四年多的火星探索任务。JPL 的任务控制人员连续两次尝试联络 InSight 失败后得出结论探测器的电池已经耗尽。NASA 此前就宣布如果探测器错过了两次联络尝试就宣布任务结束。NASA 将会继续监测信号,但认为不太可能会恢复通信。InSight 最后一次与地球通信是在 12 月 15 日。InSight 是 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 的简称,旨在研究火星深层结构。它携带的高敏感地震仪共监测到 1319 次火星地震,其中包括流星撞击造成的地震。
根据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火星沙尘暴最高达 118 米。研究人员意外用“毅力号”上搭载的 SuperCam 麦克风记录到了火星尘卷风的声音,这场尘卷风直接经过了火星车。他们将声音记录和多传感器数据及建模结合,以描述火星尘卷风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这场尘卷风约 25 米宽——近 10 倍于火星车,且至少 118 米高。尘卷风的声音此前未得到记录,这些发现表明声音数据可用于研究尘卷风,改进人们对火星风通量和行星气象学的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人们对火星表面改变、尘暴和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并影响太空探索。
科学界一直在争论火星低海拔的北半球是否曾经存在海洋,最新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软件,利用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火星轨道器激光高度计提供的数据,绘制了新的地形图,发现了超过 6500 公里长的河流脊。分析表明,这些河流脊很可能是受到侵蚀的河流三角洲或海底通道带,这是火星古代海岸线的遗迹。研究人员解释说,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火星低海拔的北半球是否存在海洋。利用地形数据,他们画出了一条已经 35 亿岁的海岸线,该海岸线有大量沉积物,至少 900 米厚,覆盖数十万平方公里。
根据发表在《Astrobi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火星表面下可能藏有古代细菌。火星上干旱且寒冷,中纬度地区平均温度为零下 63 摄氏度。更恶劣的环境是,火星还不断受到强烈的银河系宇宙辐射和太阳质子的轰击。为了探索生命能否在这些条件下存活,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微生物生命的电离辐射生存极限。然后,他们将六种地球上的细菌和真菌暴露在模拟的火星表面,并用伽马射线或质子对它们进行电击,以模拟太空中的辐射。最终,研究人员确定,一些陆地微生物有可能在火星上存活数亿年的地质时间尺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强大的微生物,抗辐射奇异球菌(又称为“柯南细菌”),特别适合在火星的恶劣条件下生存。研究表明,仅埋在火星表面下 10 厘米处,柯南细菌的存活期就增加到 150 万年。如果埋在地下 10 米处,这种细菌可以存活长达 2.8 亿年。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ISRO) 10 月 3 日证实,其火星轨道飞行器 Mangalyaan 已失去了联络,且无法恢复,任务结束。Mangalyaan 于 2013 年 11 月发射,2014 年 9 月抵达火星轨道,它主要是用作技术演示,设计寿命 6 个月,但在火星轨道上工作了约 8 年,获得一系列火星研究成果。ISRO 表示 Mangalyaan 是在 2022 年 4 月的一次日食期间与地球地面站失去联络,它猜测燃料已经耗尽,飞行器已经达到使用寿命。
NASA InSight 火星登陆器于 2020 年和 2021 年记录下了四次太空陨石撞击火星表面产生的地震波。撞击事件细节发布在《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生在 2021 年 9 月 5 日的事件,陨石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爆炸成至少三块碎片,每块碎片都留下一个陨石坑。NASA 的卫星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随后飞过了估计的撞击地点进行确认,然后用相机 HiRISE(High-Resolution Imaging Science Experiment)拍摄了陨石坑的彩色特写。NASA 科学家利用 InSight 记录的数据制作了陨石撞击产生的声音(YouTube)。
登陆火星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补给,将所有补给从地球运到红色星球既昂贵又不切实际。因此未来在火星生活的宇航员将需要在当地制造部分必需品,比如氧气。现在研究人员报告,搭载在火星漫游车毅力号上的 MOXIE 机器在过去一年的实验中证明它能可靠的产生一棵小树所释放的氧气。研究报告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MOXIE 由 MIT 制造,2021 年完成了七次一小时实验,测试了不同温度和气压、白昼和黑夜、冬天和夏天等环境,显示它通过吸入火星大气能每小时产生至少 6 克氧气。二氧化碳占了火星大气的 96%,在吸入大气过滤尘埃后,MOXIE 通过压缩和将气体加热到 800 摄氏度,利用一固态氧化物电解仪将气体分解成氧气和一氧化碳,然后分离出氧气将一氧化碳等气体排出。未来版本的 MOXIE 将会有小型冰箱大小,能以几百树的速度产生氧气,这需要更高的功率,需要有可靠的电力来源,比如核反应堆。
NASA 将更新火星漫游车好奇号的软件,将行驶速度提高 50%(付费墙,Google 缓存)。好奇号依靠视觉测程法测量行驶距离,它通常每行驶约 1 米就要停下来检查周围环境照片计算究竟走了多远。这种谨慎的做法使得好奇号的时速只有 45 米,而它本身的硬件能支持每小时 120 米。更新后的软件将让好奇号在静止时拍摄周围环境照片,在行驶时检查先前停止时的位置,随后对发现的任何错误进行补偿。这种做法使得测程精度略有下降,但允许连续移动,提高了速度。测试显示,好奇号的时速能增加到 83.2 米,提速 50%。好奇号漫游车本月初迎来了登陆火星的十周年。